读《中国史纲》
《中国史纲》是民国时期清华大学历史系张荫麟教授的著作。在原本的计划中,此书将被作为高中历史教材,但后来抗战全面爆发,时局动荡,张先生辗转浙大、西南联大,数年后因病辞世,《史纲》未能全部完成,现存的版本只包含从夏商周到东汉建立的历史。
对今日的我们而言,张荫麟大概是一个陌生的名字,但在上世纪三、四十年代,张先生是享誉学界的奇才,受到普遍的敬重。《史纲》一书虽然内容不多(全书仅 200 页左右),但受到的评价极高,被认为唯有钱穆先生的《国史大纲》可与相匹敌。除史学价值外,本书的文笔也受到广泛的称赞,总而言之,这是一本光彩夺目的著作。
第一次读《中国史纲》还是在大学时代,最近重读了一下,对其中一些内容印象深刻,简单记录一下,权当读后感。
封建家庭
《史纲》第二章讲的是周代的封建社会,其中第五节讲的是当时的家庭。先是讲了庶民的婚姻制度,大体上与我们印象中的古代差不多,然后又讲了贵族家庭的婚姻,提到当时的普遍现象是多妻:
一个未来的王后或国君夫人出嫁的时候,她的姊妹甚至侄女都要有些跟了去给新郎做姬妾,同时跟去的婢女还不少,这些迟早也是有机会去沾新主人的雨露的。
当初读到这一段时,我的内心是震惊的,虽然早有猜想,但第一次从书中直接看到“沾新主人的雨露”的文字,仍然十分诧异,尤其是注意到本书原本的编写目的是作为高中历史教材。
类似的内容,现在的我们大概是没法从中学教材中读到了,十分感慨,我们也曾经有那样的大师,认为这些事无需遮掩,写入教材并无不妥。
楚
《史纲》的第三章讲的是春秋时期的霸国与霸王,其中第一节写的是楚国的兴起。
楚人的祖先非常幸运,占据了一块肥美之地,在那个生产力相对落后的时代也足以衣食无忧,同时,它的北面和西面都没有劲敌,南面是无尽的荒林,东面直到春秋末期吴国兴起之前也没有对手,因此很长一段时间里,楚国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军事上都非常安全。
这两种安全让楚人的生活非常闲适,精神上则充满了浪漫,比如:
楚国王族的始祖不是胼手胝足的农神,而是飞扬缥缈的火神;楚人想象中的河神不是治水平土的工程师,而是含睇宜笑的美女。楚人神话里,没有人面虎爪、遍身白毛、手执斧钺的蓐收(上帝的刑神),而有披着荷衣、系着蕙带、张着孔雀盖和翡翠旍的司命(主持命运的神)。适宜于楚国的神祇不是牛羊犬豕的羶腥,而是蕙肴兰藉和桂酒椒浆的芳烈;不是苍髯皓首的祝史,而是采衣姣服的巫女。再从文学上看,后来战国时楚人所作的《楚辞》也以委婉的音节,缠绵的情绪,缤纷的词藻而别于朴素、质直、单调的《诗》三百篇。
遗憾的是,这些浪漫的元素如今留下的不多了,随着秦统一天下,楚地逐渐融入了中华文明,那些浪漫的神灵已逐渐被遗忘。
也有人指出,拥有富足的资源虽然是幸事,但也会消弭人的意志,让人失去进取心。楚国做为春秋战国时期的资源大国,原本是最有希望统一天下的,但最后却输给了来自西北的秦国,国民的进取心或许是一个重要的因素。
顺便提一下,最近电视剧新版《寻秦记》正在热播,如果读它的原著,会发现它对楚国的描写与《史纲》中对楚国的描写有颇多雷同之处。
汉武
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位皇帝,在他之前,汉朝奉行的是无为而治,外交上相对软弱。汉武帝于公元前 141 年继位,一开始大权在太皇太后窦氏手中,直到六年后窦氏去世,他全面掌权,自此便开始了大汉四处征战、开疆拓土的时代。
汉武帝的开拓事业,首先是北伐,重创了匈奴,然后又征服了南越、西南夷、朝鲜,皆收为郡县,从巴蜀开道通西南夷,戡定闽越,并首次把国威播入西域。这样的丰功伟绩可以说是前无古人,后世常将汉武帝与统一六国的秦始皇相提并论。当然,这样的功绩也需要极高的花费,甚至超过了之前秦始皇时代,但是,根据《史纲》一书的内容,由于各种经济政策的实施:
可是武帝时代的人民,除商贾外,并不曾感觉赋税负担的重增。这真仿佛是一件奇迹。
也就是说,《史纲》一书认为,汉武帝的开拓事业并没有对普通民众的经济生活产生重大影响。
当然,关于这一点后世有很多争论,有人认为汉武帝穷兵黩武,劳民伤财,败光了之前文景之治积累下来的家底,给人民带来了无尽的苦难。也有人认为这些战争是值得的,且他晚年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,又恢复与民休息的政策,总体而言功大于过。我不是史学专业人士,汉武帝的功过恐怕不是我能讲清楚的,在此,主要基于《史纲》一书的内容进行评述。
《史纲》一书中,张荫麟先生对汉武帝的功绩明显持肯定态度。考虑到张先生生活的时代,正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上未曾有过的黑暗时代,私以为张先生心中或许对汉武帝时期中国的辉煌是有一定怀念的。
如果说连年征战对民众生活产生的影响是有争议的,另一件关于时间的事实就让我更为惊讶了,西汉建立于公元前 202 年,汉武帝开始对外用兵始自公元前 135 年,——不过七十年时光。
回顾一下西汉建立之前的几十年,先是秦始皇统一六国,之后横征暴敛,内乱不断,帝国只维持了十五年便分崩离析,之后又是刘邦与项羽的楚汉之争,时间长达四年。可以说,西汉建立前的几十年,中华大地上一直战乱不断,这样的条件下,国民经济自然也异常调弊,以至于西汉建国之初“天子不能具均驷,将相或乘牛车”,——天子出行都凑不齐四匹毛色一样的马,将相中有的人只能乘牛车。
从这种一穷二白的状态,到国力鼎盛到足以支持汉武帝南征北战数十载,不过经过了七十年而已!
回想一下我国的近现代史,华夏大地经历了百余年的战火,从建国初期的一穷二白,到今天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,也不过才七十年(还不满)。
我相信,中国人民是最勤劳勇敢的人民,只要有和平发展的机会,中华民族必然会创造出无数财富,屹立于民族之林。
评论:
读过这本书,已经没什么印象了,最近正读后汉书。
突然想起一句话,历史是一个不断得到和失去的过程。